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特440地方戲曲郵票—歌仔戲(遊戲)

Facebook X 列印
郵票編號 D440
郵票名稱 特440地方戲曲郵票—歌仔戲(遊戲)
所屬類別-主別 特種郵票
所屬類別-所有類別 戲劇
發行日期 民國91年10月25日起
停售日期
票  幅 40 x 30(公釐)
小全張張幅
承  印  者 中華彩色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繪  圖  者 高賢志
設  計  者
攝  影  者
鑴  版  者
創意指導
全張枚數 20 ( 5 x 4 )
刷  色 彩色
印  法 平凹版
用  紙 燐光郵票紙
背  膠
齒  度 11 1/2 x 11
為增進國人對歌仔戲之認識,發揚本土文化,本局續以膾炙人口的戲碼為主題,以 不同的演出型態貫穿,印製「地方戲曲郵票—歌仔戲(遊戲)」1組4枚。 茲將郵票圖案簡介如下: (1)梁山伯與祝英台—落地掃:歌仔戲發展之初,農閒時人們經常以簡單樂器伴奏,說說唱唱 自娛娛人,初期以男性演員為主,穿著一般服飾,後來才簡單化妝,加入一些身段,並有女 性扮演。「梁山伯與祝英台」為當時最受歡迎的戲碼之一。 (2)薛丁山與樊梨花—內台戲:光復之後,到50年代初期,內台戲是最受喜愛的娛樂活動, 當時台北市經常演出歌仔戲的十餘家戲院,均可容納600至800人。西洋風流行時,台上並有 穿著花俏演奏西洋音樂。「薛丁山與樊梨花」集男女情愛、武打動作、排山倒海等聲光效果 於一身,當時非常受歡迎。 (3)薛平貴與王寶釧—外台戲: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由於電影、電視興起,歌仔戲被迫 走出戶外搭起野台演出。初期因草根性仍受歡迎,其後因銷價競爭而影響品質,開始沒落。 「薛平貴與王寶釧」戲碼中,王寶釧苦守寒窯18年的故事,頗能形容歌仔戲當時的情境。 (4)濟公活佛—現代劇場:民國72年,歌仔戲進入國父紀念館演出,傳統戲劇與現代劇場 的結合,引起熱烈迴響,優秀的歌仔戲團也相繼嶄露頭角。「濟公活佛」這部舞台歌仔戲, 結合現代戲劇、聲光、電影製作手法、空中飛人特效和豐富的肢體動作,將一個愛情故事發 展成一個既感人又有趣、熱鬧的戲劇。
1.首日封 (小型) 每個新臺幣2元 2.貼票卡 每張新臺幣5元 3.護票卡 每張新臺幣5元 4.活頁集郵卡(連護卡套)以上均自民國91年10月23日起開始發售。 每張新臺幣8元 5.預銷首日戳低值封 每個新臺幣7元 6.預銷首日戳套票封以上均自民國91年10月25日起開始發售。     每個新臺幣4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