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字型小 字型中 字型大

生活采風

最後更新日期:111/11/07 列印

廟的故事

神像

神像

匾額「威鎮閩基」

匾額「威鎮閩基」

香爐

香爐

廟的大廳局部

廟的大廳局部

廟的大廳全景

廟的大廳全景

基隆廟口的小吃攤市集,最早可溯源至日據時代,而今日「廟口」已成為眾所周知的觀光地點,但仍有許多人不知道,所謂「廟口」所指的廟是何寺廟,其實這裡所指的廟就是歷史悠久的「奠濟宮」。

奠濟宮俗稱聖王公廟,位於基隆市仁愛區最繁華熱鬧的商業區,基隆廟口攤販區,更是聞名全台,成為該市地方特色之一。奠濟宮主奉開漳聖王,其部將輔勝將軍、輔義將軍為屬神;配祀關聖帝君、水仙尊王、福德正神。靈應顯赫、香火鼎盛。

基隆市是閩南之一區,居民多從漳、泉兩地遷移而來,為景仰地方守護神開漳聖王之德威,提議建廟奉祀。清同治十二年(西元1873年)首由基隆仕紳白番、連新永、楊傳等三位,出資購置牛稠山港外木山十餘公頃田地為廟產,先蓋簡陋木屋於該地為廟,奉祀開漳聖王。嗣後經板橋漳屬望族林本源家,捐獻玉田街土地( 即現在廟址),繼由仕紳張金發、賴武等人捐巨資,並發起募捐,於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建成。

光緒二十一年(西元1895年)乙末割台之役,日軍自澳底登陸基隆港 ,清軍將廟充為武器倉庫,當撤退時, 因所殘留的水雷爆炸,致使奠濟宮嚴重損毀。迨至光緒三十一年重修。民國十二年再次重修,後殿升高為樓 ,移奉水仙尊王崇祀,即現在之奠濟宮;有基隆市文豪李石鯨撰、蔡三恩揮毫之"基隆市奠濟宮重修碑誌"及" 奠濟宮改築諸善信喜捐緣金芳名"兩座碑文可稽,現立於奠濟宮右側。

民國五十三年由全體委員提議再行修建,由該廟自籌資金修建中殿外,並由地方仕紳及一般善信出捐建前殿及兩廊鐘鼓樓,堪稱基隆市之聖蹟。

基隆廟口

基隆—這個港都山城,讓人聯想到山與海、港與樹,加上 沿坡而建的房屋,景觀極具特色,但基隆最具代表性,也給人印 象最深的,大概非基隆廟口莫屬了。

基隆廟口是聞名全國的小吃市集,也是台灣小吃飲食文 化的典型代表。廟口區有許多不同且各具特色的小吃,不但 滋味獨特,而且經營得法,使得基隆廟口的小吃聲名遠播,令許 多在地或外地的食客流連忘返。

「廟口」因位於俗稱「聖王廟」的「奠濟宮」前而得名 。奠濟宮建於清同治十二年(西元1873年),為福建漳州籍先民 為紀念來台開墾的先祖而建的,香火鼎盛,此廟也是漳州人所喜 愛的北管樂社-「得意堂」的所在地。

所謂的廟口區是指奠濟宮附近仁三路和愛四路的小吃攤 。仁三路的攤位早於日據時代就流傳下來了,歷史較悠久,別 具地方風味的蚵仔煎、天婦羅、肉庚、豆簽庚、鼎邊銼等均 集中於此。經過數十年的演變,不僅每個攤位都有按順序編號, 且有統一的招牌,有統一的規劃管理。由於仁三路只有約五十 公尺的長度,面積狹窄,為紓解擁擠的人群,於是攤位逐步發展至 愛四路,例如:紅燒鰻魚庚、甜酒釀元宵、紀原汁豬腳大王等攤 均集中在此。

在三、四百公尺的街道上,聚集了百餘個攤位的廟口小吃 街,已成了基隆的代名詞,各攤老闆均以傳統手藝、獨特風味來招徠顧客,這正是基隆小吃攤種類繁多而聞名全國的主因。廟 口小吃攤也使得基隆市別具觀光價值。

基隆廟口(2)

基隆廟口的攤位區是分布在仁三路與愛四路一帶。另外,在愛四路以右的仁一路上也有兩家小吃店面。其中仁三路及奠濟宮前的攤位是營業歷史較久的的攤位,仁三路的攤位都是從白天開始營業至晚上;愛四路則是後來增加規劃的攤位區,愛四路的攤位都是由下午五點開始營業至晚間。

光復肉庚

光復肉庚

此攤從光復以前便由林輝卿先生開始經營至今,所以將此攤命名為『光復肉庚』。

目前由林家的第二代持續經營,傳承多年來的獨家口味,是廟口最具名氣的一家肉庚攤。

沈記泡泡冰創始人

沈記泡泡冰創始人

有人說若來過廟口卻沒,就算是白來了!沈記泡泡冰創始人是廟口區僅有的兩家泡泡冰之一。沈記創始人泡泡冰一杯35元,有花生、烏梅、百香果等多種口味。

陳記創始店泡泡冰

陳記創始店泡泡冰

陳記是廟口區僅有的兩家泡泡冰之一,與37攤的「沈記創始人」多年來互相競爭。

泡泡冰有多種口味,即使是在冬天,生意仍舊很好喔!

一口天婦羅、香腸

一口天婦羅、香腸

小片的天婦羅,油炸後配上小黃瓜,還有碳烤的小巧香腸,一口一個,是逛街、看電影時的最佳點心。

老牌豆花‧粉圓

老牌豆花‧粉圓

這一家的豆花講求真材實料,熱水沖不散,但卻入口即化,好吃極了。除了好吃的花生豆花,還有蓮子湯、紅豆湯、粉圓,以及地瓜糖等點心。

自製大腸圈

自製大腸圈

位在廟口小吃街的入口處,賣的是人們熟悉的小吃—「糯米大腸」,而且是大一號的喔!還有豬血湯、鹽菜大腸湯。

天婦羅

天婦羅

許多要到廟口吃天婦羅的觀光客,都是衝著這一攤而來的。天婦羅早期是取龍紋鯊魚漿,偶爾因時令,混合鰻魚肉或紅目鰱肉製成;但是因為顏色太紅,一經由炸又容易轉成黑色,所以後來只採用鯊魚漿製做天婦羅。

蝦仁庚、豬腳、蹄膀

蝦仁庚 豬腳 蹄膀

蝦仁庚是採用肉質較硬且較富彈性的紅蝦或劍蝦做為材料,將之去殼洗淨後,與豆腐乳、蔥、鹽、糖、味素、魚漿、太白粉、蕃薯粉攪拌和勻後,再以開水煮開,熟了就馬上起鍋。

豆簽庚

豆簽庚

廟口唯一的豆簽庚攤,一碗45元。還有蝦仁庚、魷魚庚。包裝的乾燥豆簽也可供客人購買,自行回家料理。

碳烤蚵仔煎

碳烤蚵仔煎

廟口區唯一的蚵仔煎,已有40多年的歷史,目前由曹根旺先生等曹家三兄弟合力經營。為了講究古早味,採用木炭取火來煎蚵仔煎。以炭火加熱的煎盤上,撒上蚵仔、新鮮的小白菜,澆上蕃薯粉汁,再打個蛋,用豬油來煎,就是好吃的蚵仔煎。

柯記刨冰花生湯

柯記刨冰花生湯

與隔壁的『林記刨冰總匯』互為競爭。除了各種口味的刨冰之外,最受歡迎的點心就是油條花生湯,還有八寶湯、芋圓湯。

林記刨冰總匯

林記刨冰總匯

與隔壁的『大家樂刨冰』互為競爭,除了好吃的芋圓玉米牛奶冰和布丁牛奶冰之外,最受歡迎的招牌點心就是油條花生湯、花生湯加酥餅。

營養三明治

營養三明治

光復後,由第一代老闆邱天盛開始經營。現今由其子邱邦彥等邱家五兄弟合力經營。 邱家的營養三明治的特色在於酥軟的麵包和自製的美乃滋。而麵包是用高筋麵粉,加糖、蛋、奶水、發粉等和水攪勻後,揉成長條狀,沾上麵包粉,放置發酵四小時後,再下鍋油炸,炸至金黃色後再起鍋。

什錦春捲

什錦春捲

這一家的春捲跟7-eleven的大亨堡差不多一樣大支,而且料多實,爽口又不膩。包有八種餡料:、菜脯、紅蘿蔔絲、香菜、紅糟肉、豆干碎粖、高麗菜、花生粉、筍干。

黃金博物園區

新北市瑞芳區為基隆郵局所轄範圍,瑞芳地區有四個郵局分別為瑞芳郵局、瑞芳九份郵局、瑞芳四腳亭郵局、瑞芳金瓜石郵局。黃金博物館於93年開館以來,為著名旅遊景點,本局推出『流金歲月,戀戀山城』、『黃金博物園區』二套個人化郵票,深獲遊客喜愛,94年11月4日風景戳正式啟用,配合金箔郵票,期盼帶動另一波集郵風潮,以下為黃金博物園區簡介。

新北市瑞芳區黃金博物園區

新北市瑞芳區黃金博物園區

黃金博物園區位於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的山城裡,擁有豐富的歷史人文與自然資產,並且是台灣首座以生態博物館為理念所打造而成的博物園區。

將茶壺山飄邈的意境以寫意的水墨渲染來表現,展現黃金博物園區自然休憩的特性,旋轉律動的書法字「G」,具有兩層意義,一為「Gold」,Gold Ecological Park;二為「Green」,代表黃金博物園區整合人文資源,發展成為有生命的博物園區,生生不息的傳承下去。

黃金博物園區主題設施

黃金博物園區的主要館舍規劃包含有:介紹與展示礦業文化及黃金物理特性的「黃金博物館」;讓民眾能夠深入礦坑坑道體驗採礦情景的「本山五坑坑道體驗」;展示金瓜石地區生態環境與地質礦體特色的「環境館」;「太子賓館」則開放周邊庭園參觀,讓民眾欣賞優雅的日式宮廷建築之美;此外,地質公園、黃金神社、茶壺山、戰俘營、黃金瀑布等人文生態地質景觀,亦是園區週邊不容錯過的重要景點。

黃金博物館 生活美學體驗坊 環境館
太子賓館 本山五坑 煉金樓

生活美學體驗坊

生活美學體驗坊

為國內少數保存之特殊規模的日式建築(日治時期為日人職員宿舍),故保留其原貌並依原本空間規劃作為展示及生活美學體驗空間,更具有見證本地發展之重要地位。四連棟日式宿舍為四戶一棟的型式,四戶都有各自的玄關、廚房、浴室、廁所等設備,雖為連棟式宿舍,應該也屬於高級宿舍。(預計於第二期開放展示)

環境館

環境館於台灣光復後,先後成為台灣金屬礦業公司、台電公司及瑞芳風景特定區管理所辦公室。館內主要介紹金瓜石地區生態環境與地質礦體的特色,透過館中多媒體的互動設置,介紹金瓜石的自然植物生態、聚落分布、金瓜石礦業運輸系統等。此外礦石展示區主要介紹產自金瓜石地區許多特殊而珍貴的礦石,讓民眾了解金瓜石地質的特殊性。二樓並有園區導覽影片放映。希望提供一個富含教育氛圍、悠然自得之參觀場域。

環境館

太子賓館

太子賓館為日治時期日本田中礦業株式會社為招待當時日本的皇太子(後來為裕仁天皇)預定視察金瓜石礦業,於1922年所興建的臨時行館,但最後並未前來。太子賓館屬於典型的日式高級建築樣式,其建築配置方式在日本亦屬於普遍形式,建築配置與外部庭園融合成雁行排列。建物大量使用檜木構築成純日式住宅,其中附加歐式休閒室,具備度假機能。北側為造景優美的日本庭園,南側有迷你高爾夫球場與射箭場,為台灣現存首屈一指的日式木造建築。目前園區與台電合作後只開放太子賓館的外圍庭園部分,供民眾參觀。

太子賓館

黃金博物館

黃金博物館

黃金博物館由昔日台灣金屬礦業公司辦公室整建而成,藉以訴說金瓜石的礦業歷史與文化。一樓展室包括了金瓜石的黃金發現之旅、本山坑道坑道模型、礦脈的展示與當時採礦器具與有關文物的展示。

二樓以黃金為主題,包括了黃金的應用及有關的黃金藝術,並有打破金氏世界紀錄的鎮館之寶:220公斤的999純金大金磚,在製作鎔鑄上更是史無前例,還可以親手觸摸喔!

黃金博物館引領著我們追溯這歷史的金河,看到這在百年中不朽的黃金傳奇。

本山五坑

(體驗活動票價為50元)
為實現生態博物園區之理念,特與台糖合作,讓遊客能夠親身體驗實際的礦坑坑道,並對其工作環境有所進一步的了解,特地將舊有的本山五坑坑道重新整修,開放部分路段,成為坑道體驗區。並利用蠟像展示當年的採礦過程,模擬當時礦工運作的情形。

二樓以黃金為主題,包括了黃金的應用及有關的黃金藝術,並有打破金氏世界紀錄的鎮館之寶:220公斤的999純金大金磚,在製作鎔鑄上更是史無前例,還可以親手觸摸喔!

黃金博物館引領著我們追溯這歷史的金河,看到這在百年中不朽的黃金傳奇。

本山五坑

煉金樓

日治時期,「煉金樓」原為提供外地賓客住宿之旅館,台金公司時期(光復後)則曾短暫作為煉金工廠,後來台金公司將煉金工廠遷移至水湳洞,煉金樓因而轉作為其他使用,據地方耆老表示這裡曾經用來收藏金子,也曾設立土地銀行辦事處,提供當時礦區員工服務。因本建築造型特殊,並曾作為「煉金」使用,黃金博物園區經過查證,因此命名為「煉金樓」。
(預計於第二期開放展示)
資料來源:黃金博物園區網頁

煉金樓

基隆市政府全球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