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字型小 字型中 字型大

165反詐騙宣導

最後更新日期:112/08/31 列印

法務部加強偵辦「電話詐欺恐嚇犯罪」案件,如有發現疑似詐騙情事,可利用內政部警政署「165反詐騙諮詢專線」諮詢,或向「110」報案,避免受害。

接獲電話手機簡訊,不論其自稱來自郵局、銀行、政風單位或政府任何部門,也不論其告知有關中獎、退稅、匯款購物、防護金融密碼、個人資料外洩確認、政府補 助款或其他「好康」的訊息,當對方要求客戶到自動櫃員機操作時,就應該警覺可能是歹徒詐騙手法。因為目前自動櫃員機的功能僅包括查詢、更改密碼、提款、轉 帳(部分兼補登存摺、現金存款)等,但不具備確認個人資料是否外洩或密碼是否被盜之功能,亦無法自己操作而將他人帳戶存款或政府機關補助款、退稅金額等轉 進個人帳戶,及解除分期付款之約定。

中華郵政顧客服務專線0800-700-365只接受民眾來電查詢,無撥出功能,民眾如接獲來電顯示為+886800700365者,一定是詐騙電話,切勿上當!

防制詐騙案例之研析

據統計目前社會犯罪案件,除竊盜罪外,以詐欺犯罪案件為最多,且犯罪手法不斷翻新,受害者不易辨明真偽。讓新竹郵局政風室以提綱挈領方式,為您解說如何避免受騙。

附加檔案

假冒公務機關詐騙

邇來假冒公務機構詐財案件仍然頻傳,財損金額動輒數百萬甚至上千萬,造成民眾財產損失重大,今年1月到3月受理的詐騙案件,發現許多50歲以上退休人員最常被詐騙集團以「假冒公務機構」手法詐財,半生積蓄遭騙光,統計此項目受害民眾財損金額就高達3.99億元。警政署指出,「假健保」、「假檢警」等假冒公務機構詐騙手法已久,延續去年同季,仍是本季財損數最高的詐騙手法,詐騙集團常鎖定家中較少接收新資訊的老人行騙,財損數也較各種詐騙手法來的高。提醒民眾教導家中年長者對此案類手法小心防範,以維財產安全。
 

高被詐騙風險族群特徵表

假冒機構(公務員)詐騙手法懶人包

165反詐騙諮詢專線發現,仍有許多民眾因購買一頁式廣告商品而遭詐騙案件,再次新增協助辨別特徵。請擦亮您的雙眼,認清這些固定特徵,多方查證。千萬別因價格低廉、圖片精美就衝動購買,最後收到品質低劣跨境商品!

建議您,防範詐騙想多一層保障,可加入趨勢科技【防詐達人】LINE@,協助您辨別有疑義的網址,讓辛苦錢不落入歹徒口袋!

 

資料來源:165反詐騙

假網拍有哪些常見詐騙手法、民眾該如何防範?

一、一頁式廣告
(一)詐騙手法與特徵:
 1.只賣單一商品:網站只有一頁,只賣一種商品,沒有其他頁面超連結。
 2.假冒名人名店:盜用名人照片、知名商店推薦商品,記得到本人或官方社群帳號查證。
 3.濫用聳動字眼:運用限時特賣、倒數計時等手法誘人上鉤,且優惠明顯低於一般市售價格。
 4.過分強調保障:強調七日鑑賞期、貨到付款有保障,購買後要求退貨卻困難重重。
 5.無公司地址或客服聯絡電話:試想如果商品有問題須退(換)貨,該怎麼聯繫?只留電子郵件對消費者有保障 嗎?
 (二)提醒民眾網購商品應慎選優良有信用之網路商家,透過面交方式或選擇提供第三方支付之網購平臺確保自己權益。切勿貪小便宜,且避免透過LINE、FACEBOOK等與賣家私下聯繫交易。
二、三方詐欺
 (一)詐騙手法:歹徒以雙面手法策略,一方面騙買方匯錢到賣方帳戶,另一方面騙賣方已匯款而將貨品取走,買方因而損失金錢,賣方則失物,尚須承擔帳戶被警示的風險!
 (二)提醒民眾網購應選擇具有保障交易安全機制的交易平臺,同時避免私下交易和先付款後取貨,另外個人銀行存款帳號為重要個資,應當小心保管,勿隨意提供予他人,網路賣家應確實比對交易平臺系統提供的得標人姓名、匯款人姓名、匯款帳號、時間及收件人姓名是否相符。
三、盜用帳號從事假網拍
 (一)詐騙手法:常見為民眾臉書、IG帳號密碼遭駭客取得後,以民眾之帳號張貼網拍訊息,不知情好友遂以為係該臉書帳號使用者販賣商品而受騙。
 (二)請民眾設定高強度密碼,提高破解難度,避免帳號密碼遭盜用,購物前須謹慎查證,勿輕易相信貿然匯款。
四、另外提供民眾辦理退貨退款方法:
 (一)包裹托運單上均有寄件人資訊(客服或LINE@),可直接撥打聯繫。
 (二)若為貨運業者宅配到府,可直接向業者辦理退款。
 (三)鑒於現幽靈包裹及一頁式廣告等跨境包裹,多由「宅配到府」移轉至「超商貨到付款」,「統一」及「全家」超商2家業者已於110年3月成立「聯合客服專線」,民眾遇有「超商貨到付款」爭議案件,均可進線客服,由該公司協助處理。
五、本局接洽統一及全家超商,於店內事務機或包裹櫃張貼反詐騙海報,如接獲幽靈包裹(來路不明的包裹)簡訊請不要領取以免遭詐,另外提供以下建議,請民眾提高警覺:
 (一)注意包裹外包裝:中國來的包裹可能是使用黃色膠帶包裝,出現「XX代寄」很有可能是詐騙。
 (二)先查證,再付款:請認真地回想自己近期曾經網購什麼還沒到貨,或是跟身邊家人好友確認是否有人寄送東西給你;如果是代收包裹,可以先打電話向收件人確認再收貨。
 (三)保護個人資料:請勿透過社群平台(如臉書、IG)購買物品,不但沒有保障,個人資料很可能被存取。不隨意提供個人資料給陌生人(如路邊擺攤、路邊填問卷、算命等)或在社群上各種抽獎。
 
資料來源:165反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