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郵局歷史風華
機構的變遷
澎湖郵政業務,設立於明治二十八年(1895) 三月二十七日,日軍在媽宮城前清澎湖廳內開設混合第一野戰郵便局為始,開澎湖郵政之濫觴。明治四十三年(1910)再將電報局合併於郵便局內,稱「澎湖二等郵便電信局」。明治四十年(1907)郵便局選址於海岸通和棧橋通交叉路口處(今中山路75號) ,興建新郵便局辦公廳,並於大正十三年(1924) 十月遷入新址。昭和十六年(1942) 郵電分辦後,改稱「澎湖郵便普通局」。光復後,民國三十五年(1946) 三月蔡乃住出長澎湖郵便局首任局長。八月與電信局合併營業,稱為澎湖郵電局。首任局長為林沖箎。到民國三十八年(1949) 郵政與電信業務各自獨立後,名稱又改為澎湖郵局,專營郵政業務並與電信局仍同於原址辦公,並陸續分設湖西、白沙、西嶼、望安、七美、中華路、東文等七所支局。由於經濟的繁榮,電信與郵政業務逐年的擴展,原址空間面臨不敷使用情況。即向澎湖縣政府洽購舊澎湖廳舍北側土地兩筆,分別興建郵政大樓和電信機房。澎湖郵局並於民國61年1月遷入新辦公大樓,原址仍留給電信局使用。再於73年增設鎖港郵局74年增設隘門郵局以服務澎南地區及烏崁隘門地區用郵居民。
澎湖郵政,迭經變遷;初為郵電合辦,繼則分別發展。
民國三十八年四月一日郵政與電信分開經營,正式改稱澎湖郵局。
民國三十九年九月一日奉核定局等為二等郵局。
民國四十二年一月一日提升為二等甲郵局。
民國四十八年一月一日升等為一等乙郵局。
民國五十七年一月一日晉升為一等甲郵局。
民國八十一年一月一日降等為一等乙郵局。
自九十二年一月一日起改制為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澎湖郵局。
九十六年二月九日再配合政府政策,改名為臺灣郵政股份有限公司澎湖郵局。
由於郵政四法之修法程序迄未完成,致更名後之公司名稱與法定名稱不符,故民國九十七年八月一日再依法回復法定名稱為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澎湖郵局。
舊郵便局的和洋式建築
位於澎湖馬公市區,有棟引人注目的綠色古老建築,它就是舊時日治時期的澎湖郵便局,建於明治二十八年(1895) 三月二十七日。當時「洋風建築」盛行,加上日本軍國主義的影響,因而造成「和洋混合風」的建築設計,第一眼看見澎湖郵便局,建築物平面採L型配置,大門入口處位於L型轉角處。屋頂構造採用「兩坡頂」設計,大門入口處屋頂由於受到軍國主義的影響,採用「切角頂」型式,並舖設水泥製日式文化瓦。從遠處欣賞,形狀彷彿一頂器宇軒昂的日本幕府將軍頭盔;窗戶則採用典型巴洛克建築「方形窗」設計,牆壁為硓古石造承重牆。外牆飾面使用「水泥漿打毛」施工法,牆面基座部份粉刷成仿「方石砌」構造。內部地板採用木質地板,光復後改為磨石子地坪。郵便局建築物本身屬於典型的小型公共建築標準樣式。澎湖郵便局雖已近九十年的歷史,但在細心的維護下,仍保有當時的現狀,因它獨特的「和洋混合風」的建築設計,而成為遊客們必訪之地。現在的澎湖郵便局,雖已不復見當時忙碌處理公務的情景,但專屬於它的獨特建築風格,已深植澎湖每個人的心中,且是馬公市著名的觀光景點之ㄧ,來到馬公市,請一定要來參觀這棟頂著幕府將軍頭盔的澎湖郵便局。
跨海接島迎風送情
1.緣起
澎湖是位於台灣海峽的群島縣,由90個大小島嶼所組成,其中19座島嶼(澎湖本島、桶盤嶼、虎井嶼、目斗嶼、吉貝嶼、鳥嶼、員貝嶼、白沙島、大倉嶼、中屯島、漁翁島、小門嶼、將軍澳嶼、望安島、花嶼、西嶼坪嶼、東嶼坪嶼、東吉嶼、七美嶼)有人居住。澎湖本島與中屯嶼、白沙嶼、漁翁嶼和小門嶼有相互銜接的橋樑,澎湖各離島間交通,除了七美嶼有航空往返外,其他仰賴定期的交通船及不定期的民間快艇往返,基於普及化服務的精神,為滿足島上居民的用郵需求,對於偏鄉離島地區不計成本的投入。
2.無遠弗屆 使命必達
從台灣寄來澎湖的郵件,有海運、空運運輸兩種,海路運輸郵件從嘉義布袋港運抵龍門港後,裝卸入貨車運抵本局郵務科;航空運輸郵件則由本局郵務科派員至澎湖機場簽收各局發來的郵件,送回本局交郵務科統一開拆分揀處理。澎湖各離島郵件再經由陸運、海運接力運送至各離島,交由當地郵差投送至島上居民手中。反之,從澎湖各島寄往台灣的郵件循原郵路運輸。自106年起開闢嘉義布袋往返龍門港航線,調整郵路替代高雄往返馬公,除航線距離縮短減少郵件轉運時間,航班穩定提升離島郵件時效性,郵件從交寄至投遞到收件人手上,由原來的5天縮短為3天,提升2天時效。